栏目导航

灌云县人民政府2021年度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评报告

发表时间: 2023-11-28 作者: 爱游戏入口官网网址

  2021年,灌云县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校园疫情防控,统筹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根据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对县级人民政府2021年度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评的通知》(连教督委〔2022〕2号)要求,对照《2021年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实施方案》连教督委〔2021〕1号)指标体系,灌云县逐项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21年,灌云县共有中小学和幼儿园258所。其中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5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初中(含九年制)29所、小学(含教学点)103所、特教校1所、幼儿园116所,另有中小学生素质实践基地2个,助学中心(孤儿集中供养)1个。灌云县共有在编在岗教职工6865人,其中专任教师6669人。另有聘用临时教师626人,聘用临时工勤人员929人。现有在校高中(含中专)学生18696人、初中在校学生35230人、小学在校学生63716人,特教在校学生667人,在园幼儿19547人。

  2021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灌云县人民政府认真履行教育职责,持续提高教育投入,党政主要领导深入教育一线调研,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中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教育全系统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灌云县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阶段成效。

  (一)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县委、县政府及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常委会、常务会及教育专题会专项研究教育工作或审议教育文件,强化一线调研,推动教育重大事项落实。全方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学校工作开展。

  (二)教育发展统筹推进。一是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水平有提升。省市优质园覆盖率95.3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34%;二是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控辍保学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入学率、毕业率均达100%,巩固率达99.7%。三是高中教育获得良性发展。进一步推进高中标准化建设,陡沟中学、四队中学顺利通过“三星级普通高中”复评验收,灌云县高新区高级中学正在建设中;灌云中等专业学校被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四是特殊教育融合资源全覆盖。完成23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任务,并联合民政、残联、卫健等部门对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情况做现场考察认定,实现了灌云县中小学、幼儿园融合资源中心建设全覆盖。五是社区教育创建成果进一步放大。继被省认定为“社区教育发展示范区”后,2021年度,灌云社区学院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教育先进集体”。六是民办教育进一步规范。16所学科类培训机构因不符合培训要求,经举办者主动申请,全部注销。

  (三)教育保障持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工资得到切实保障;班主任津贴和农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全部兑现;教师队伍得到新的补充;学生资助达到应助尽助;课后延时服务全面实施。

  (四)教育生态一直在优化。积极地推进“双减工作”,全力落实“五项管理”、全方面实施“5+2”课后服务模式,校外培训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得到一定效果遏制。落实“公民同招”,严禁违规招生,缩减招生规模,公办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五)教学质量逐年攀高。一是高考本科达线年高考,灌云县本科达线个百分点。二是中考成绩慢慢的提升。灌云县与市中考均分差值由2020年的-35.14分缩减到2021年的-28.97分,多所中学在市排名进位显著。三是小学学业水平处于连云港市前列。2021年度,在连云港市各县区、市直单位的六年级学生学业水平质量调研中,灌云县总体成绩位列连云港市前三。灌云县教师发展中心被认定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

  1.落实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立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向县委常务会或县长办公会提交教育议题,专题研究“教师待遇保障落实”、“学校学区规划调整”、“重点项目资金保障”等重大事项。制定出台《灌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惠师措施的通知》(灌政办〔2021〕74号)、《灌云县2021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意见》(灌教〔2021〕60号)等政策性文件。

  2.坚持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县委、县政府领导定期联系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能够沉入教育一线调研、视察、座谈,推动灌云县教育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县委主要领导专题调研教育工作,对教育系统汇报的有关问题逐一明确办理责任单位、办理时限和办理标准。同时要求灌云教育局在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三年突破清北、五年重返连云港市一流”的目标,全力推进教育高质发展;要求全力保障教育公平,尽力办好各类教育;倡导社会各界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兴办教育,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县政府分管领导先后10余次进行校园调研,率领县教育局领导深入校园视察、座谈,关注校园安全、关心联盟共建、关怀贫困师生、关切教育教学,谋划灌云教育高质发展,助力灌云教育形象提升。

  3.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持续深入。2021年度,杨集高中总支部,实验中学、下坊小学、县教育考试中心党支部等4个单位被市教育局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特教学校的“党员践行精准扶贫”、朝阳实小的“三原色党建”获市十佳党建品牌。杨集小学的“传承红色基因,塑造智勇师生”荣获江苏省第二批党建文化品牌。建立党建工作动态督查推进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成立教育局机关纪委、校纪检室等督查机构57个,机关党委、纪委开展谈线人。

  1.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县委、县政府从始至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重大事项及时研究部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19167.1万元,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36351万元,较上年增长14.2%。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6139.3元、9955.1元、15636.2元、12628.8元、10448.9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13.81%、15.82%、5.4%、10.12%、24.94%。

  2.扎实推进教育基本的建设。建立以财政预算资金、上级专项资金、社会募集资金共同构成的基建经费投入机制,积极地推进基本的建设。2021年度,投入16100万元,建设灌云县云湖实验小学(灌云县九年制学校小学部)、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四期工程建设,有效缓解了大班额问题;灌云县伊西九年制学校、灌云县珠江九年制实验学校加快建设进度,目前已完成工程量资金15000万元;投入1200万元,装修鹰游幼儿园、云璟台壹号幼儿园;投入5655万元,新改扩建校舍35410平方米,建设运动活动场地57800平方米,厕所17个、面积3100平方米,围墙2760米,绿化面积19000平方米,购置课桌凳3966套,电脑180台,图书3.5万册,教学多媒体360台;投入291万元,为30所学校实施照明改造工程;投入301万元,为5所学校实施空调安装及空调增容工程。

  3.忠实履行教育督导职责。2021年,县督导室进一步推进“督学评校”工作,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工作,加大经常性督导频次,强化专项督导针对性,开展各类教育督导30批次,召开督导问题整改汇报会3场,针对30所学校118个督导发现的问题,限时整改到位98个,整改率83.05%,有效化解学校发展难题,突破学校发展瓶颈。形成县区督导报告32篇;征集督学案例69篇,评选一等奖案例17篇、二等奖案例18篇。本年度,县教育督导室根据督导结果,对灌云县各中小学校2021年综合考核予以赋分,并评选出2021年度督学先进个人20名。

  1.激励义务教育改革深入。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灌云县义务教育改革项目,激励义务教育改革深入。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全域实施,“三学课堂”全方面实施的基础上,灌云县创造性推出“六好课堂”、“高效作业”改革模式,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江苏省教育报以《“六好”课堂——打造基础教育接地气的抓手》为题,详细报道了灌云县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举措,认为是办好基础教育接地气的有效做法。

  2.调研高中教育改革方向。2021年12月,灌云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邀请灌南县教师发展中心高中学段9学科研训员一行10人对灌云县高中教育问诊把脉,调研高中教育教学及改革方向。2021年度,灌云县普通高中规范实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及课程改革、推行新高考方案,持续发挥3所四星级高中“齐聚县城、竞相发展”的优势,不断加大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力度,灌云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南师灌云附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地、灌云县第一中学“艺术与生活”课程基地成效不断凸显。

  3.落实校长职级改革工资。根据学校办学成效,对灌云县中小学校长分四级八个等次进行绩效考核。2021年12月,向灌云县264位校长、副校长及书记、副书记发放2020~2021学年度职级工资230.1万元。有效促进了校长、书记由“职务”向“职业”“专业”“专家”转变。2021年度,机关幼儿园园长陈迎春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1.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对照江苏省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监测点26条,灌云县积极开展创建,有21项自评达标,达标率达80.76%。目前,灌云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34%。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义务教育学校优化布局专项规划,完成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布局优化的年度任务,2021年撤销灌云县南兴小学等10所农村小学和灌云县陡沟中心小学孙庄等4个教学点。同时把办好两类学校纳入各学校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目标未按期实现的,严肃追究责任。落实经费保障制度,规划投资5654万元全力支持改善两类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统筹兼顾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严禁乡镇中心学校挤占小规模学校经费。

  3.推进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系列文件精神,2021年度,灌云县对县域内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前期信息摸排,按照“一校一案”草拟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会议,明确推进时间表、路线年县域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控制在5%以内。

  4.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振兴发展。2021年度,县域内高中全方面实施“321”管理模式,落实课外时间“三包”,课外辅导“双查”,练习编制“一体化”,以管理促振兴;推进灌云高级中学与海安中学、如皋中学、启东中学等学校联合办学,以联办促发展;投资近4亿元的灌云县高新区高级中学建设项目有序推进,致力打造标准化优质公办普通高中。

  5.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2021年承办“灌云蓝领人才飞地联盟”专场招聘会,县委人才办、县教育局、县人社局、灌云经济开发区等相关单位参加,现场签约600余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推动“职普”融通。2021年新增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联办“3+3”现代职教体系项目,共计8个项目。

  1.保障教师工资待遇。严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待遇,2021年灌云县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对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情况深入调研,测定发放2020年度义务教育教师人均13967元奖励性补贴,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薪资收入水平要求。目前已对2021年度教师与公务员收入情况做了统计测算。

  2.落实教师招聘配置。2021年6月,县人社局、教育局赴山东、湖南等地招聘高层次人才8名;6月赴淮阴师范学院招聘36名中学教师;7月招聘121名小学教师。受疫情影响,2021年第二次招聘教师及2021年下半年招聘高层次人才于第二学期上岗。这些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有效缓解了师资不足问题。

  3.强化师能素养培训。2021年度,组织 “青蓝课程”、“百位名师百节好课百乡行”等培训活动34批次;建立小学语、数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各1个;初中数、英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各1个;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100余次,有效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层次地融合,促进了教育学生的方式和教学模式创新,灌云县教师师能素养得到一定效果提高。

  4.聚焦名师队伍打造。大力开展省333高层次人才、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新333工程”、市“521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和县“361工程”建设,2021年培养省特级教师1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4人;市521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7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8人;灌云名师35人。根据《灌云县中小学教育后备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对5名特级教师、16名港城名师、17名学科名师和135名灌云名师进行考核,发放名特优师奖励资金共151.9万元。

  1.双减工作有效开展。2021年度,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双减”文件精神,灌云县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集中治理工作,原有22所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全部注销。同时也加强明察暗访力度。对违规有偿补课,变相开展学科培训等行为严肃查处,对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校园周边的校外培训广告全部进行清理。出台《关于逐步加强中小学学生作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学生学业负担指数满意度达80%以上。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完善各类“进校园”活动审批和监管制度,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营造安静和谐的育人环境。

  2.五项管理全面落实。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教育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全方面推进“五项管理”工作,灌云县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五项管理”全面落实。

  3.课后服务全域推进。2021年度,灌云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开展课后服务,灌云县98130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8.78%;97974名学生全程参加 “5+2”服务,占比达98.62%;参与课后服务教师5869名,参与率达99.22%。实施“零起点”教学小学83所,占比达100%;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学校达100%,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4.招生管理规范有序。出台《灌云县2021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意见》(灌教〔2021〕60 号)等文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政策,严格按招生计划招生,杜绝以各类竞赛证书、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为依据录取学生。同时严格学籍注册管理,对违规招生、空挂学籍、借读生进行清理。

  1.强化校园网络安全监管。日常工作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 ,全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把校园网络安全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强化监管,切实推进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建设。

  2.强化校园安全教育防护。2021年,灌云县共开展校园安全工作专项宣传90多批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多份,对灌云县中小学及办学机构开展拉网式安全排查23次,创建市“合格警务室”65个。本年度,连云港市校车管理现场会在灌云县召开,灌云县在连云港市首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校车运营模式,首批40辆校车运营效能良好。建成校车监管中心,对灌云县170多辆校车运营实现全过程适时监控目标。

  检视教育发展,灌云县还存在许多短板和问题,与让人民满意的目标、与县委主要领导“努力让灌云的孩子不需委曲求全外地读书,家长不再两地奔波租房求屋”的殷切嘱托还有差距。

  (一)中小学结构布局有待逐步优化。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区差距依然较大;城区学校数量相对较少,学位不足现象依然存在;职教资源相对单一,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有待改善。

  (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逐步加强。农村教师年龄老化、学科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小学段专职音体美教师缺口较大;优秀教师基数较少,流失严重,少数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明显,业务素质偏低;名特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不够明显,充满了许多活力的教师梯队培养“传帮带”机制尚未形成。

  (三)教育教学质量有待逐步提升。在高考方面,高考优生率较低,灌云县近年来考取知名高校人数不多,已连续多年无人考取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灌云县中考平均分、合格率有待提升,校际之间均分差距过大。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灌云县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强化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把握新时代党建要求,发挥“党建+关键”作用,全方面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努力提升灌云教育整体形象。构建“党委(支部)书记领着干、党员干部带头干、全体教师一起干”的灌云教育干事格局。积极开展“教育党建年”活动,深化“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坚持业务品牌与党建品牌联创,激发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助推教育新发展。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原则,选优配强校长队伍,形成党建合力,树立“管行业就要管行风、管党风廉政建设”观念,严格“一岗双责”、民主集中、“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加强廉政教育、纪律教育和案例警示教育,开展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行动,提升教师政治素质,确保教育系统风清气正。

  (二)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坚持“新建+整合+盘活”原则,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逐步打造一批“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依托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强化幼儿园建设,争取到2022年底,在县城区建设幼儿园3所,改(扩)建乡镇中心园5所,切实解决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积极协调,有序推进伊西九年制、珠江九年制学校建设,确保伊西九年制学校2022年9月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珠江九年制学校建成并开班招生。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3期工程有实质性进展。推动高新区高级中学建设工程,完全解决高中教育资源预警问题。

  (三)落实立德树人,逐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落实《灌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活动。通过序列化德育体系和“六好课堂”养成教育活动等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逐步加强体育艺术工作。扎实、全面实施中小学每天运动1小时工程;以“互联网+艺术”教育平台为载体,组织好“双减”时代校园艺术活动和社团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进一步强化学校卫生工作。结合疫情防控,及时做好学生健康监测、传染病防治、毒品防控、特殊体质学生跟踪帮扶等工作。逐步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发挥实践基地和乡村学校少年宫作用,为学生常态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专门场地、专业指导、专题教育。

  (四)聚焦质量振兴,逐步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积极掀起质量振兴的热潮。探索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独立法人制度,促进幼儿园健康、规范发展。深度实施“初中崛起工程”,积极构建“名校+”办学模式,深化集团校、联盟校建设。充分的发挥优质学校、名校长、名师资源优势,带动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发展。实施高中精致管理提升、高效课堂普惠、领军人才教育培训和特色品牌塑造“四大工程”,进一步探索实施分层教学,抓实“保底、拔尖、提升”三项工作,力争2022年高考实现名校冲刺“0”突破。积极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优化专业结构,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与社区教育、技能培训融通发展。按“依法依规、提质树优”的工作思路,创新民办教育管理机制,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推进民办学校内涵发展,激发民办学校办学活力。

  (五)加强作风建设,逐步提升教育发展活力。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完善问题防范机制和矫正机制。以优秀的机关作风建设带动优良校风建设,促进优良学风建设,抓好教育行风建设,努力营造“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规范“助学助教”基金管理,突出监督执纪问责,完善反腐倡廉机制,进一步强化严的意识、树立严的规矩、营造严的风气,创造教职员工廉洁从教、机关人员廉洁从政的健康政治生态。

版权所有  爱游戏入口官网_网址  |  营业执照  |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皖ICP备2021001185号-1